出版社 : 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第1版 (2018年3月9日)
出版日期 : 2018年3月9日
品牌 : 商业周刊/中文版·浙版数媒
语言 : 简体中文
文件大小 : 8540 KB
音乐传奇 也是商业传奇
“嗨,斯科特,我是泰勒,我想告诉你我决定了,现在就看你的了。” 波切塔·斯科特在斯威夫特15岁时就签下了她,实在是明智之举。
2006年6月,Big Machine发布了斯威夫特的首只单曲《蒂姆·麦格劳》(Tim McGraw),这首歌写的是一个开着雪佛兰卡车、和她一样喜爱乡村音乐巨星蒂姆·麦格劳的男孩。此后泰勒迎来了高光时刻,成为了从2000年以来一直在走下坡路的唱片行业的新传奇,现在她是唯一一位拥有四张首周百万销量专辑的歌手,还登上《时代周刊》的年度封面。
作为20世纪的音乐传奇,披头士(Beatles)终于决定登陆流媒体服务平台了。披头士鼓手林戈·斯塔尔(Ringo Starr)表示:“我们只不过是与时俱进罢了。我们刚开始入行时灌制黑胶唱片,然后出现了CD,这从收入的角度来说对我们有好处,因为这一项并不列在合同中。最终我们必须都得用CD。当时我们就已经迟到了很久。我们加入iTunes也晚了,但是到那里你可以买歌来听。流媒体现在做得很大,所以我们就跟进了。”此外,他还发现年轻人对音乐的选择正在逆时代潮流而动——转投唱片,他们拥有CD、流媒体以及所有形式的音乐载体。
黑胶工厂 再度崛起
的确如此,现在有一大批千禧一代、甚至更年轻的人,也成为了黑胶的追捧者,而且数量还在继续增长。他们会买新唱片,而不是二手的;而且其中很多是女性,甚至是最畅销的黑胶唱片是阿黛尔和泰勒·斯威夫特的专辑,以及全食超市、Urban Outfitters服装店、Barnes & Noble书店全都走怀旧路线,大概就是这个原因。
这些孩子买一张黑胶平均要花20美元,但为四月的“唱片行日”(Record Store Day,为促进独立唱片行的黑胶销售而在2007年开创的购物节)所制作的限量版唱片最高能卖到50美元。
这股浪潮为在堪萨斯州萨利纳的“优质唱片压制公司”(Quality Record Pressings,简称QRP)带来了火爆生意,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查德·卡塞姆不得不每天24小时让工厂保持运转。他是怎样和黑胶结下不解之缘的?又怎样规划发展他的唱片王国呢?
在大西洋的彼岸,欧洲也在酝酿着黑胶再次崛起的力量。距离布拉格约26公里的洛杰尼采小村,正是全球最大黑胶唱片生产商的所在地。黑色安息日(Black Sabbath)、大卫·鲍伊(David Bowie)和U2等乐队及歌手的专辑一字排开,挂在GZ Media总部的墙上。该公司2014年总共生产了1370万张唱片,客户既有刚刚崭露头角的独立唱片公司,也有索尼和环球唱片等行业巨头。他们是如何发展壮大的呢?
海外音乐节来到中国
多个海外音乐节品牌正扎堆进入中国市场。从2016年底全球十大电音节之一“电子动物园”(Electric Zoo)落地上海开始,截至2017年9月宣布或已经落地的海外音乐节已经有近十个,包括目前全球最大与最著名的电音盛会“明日世界电子音乐节”(Tomorrowland)以及老牌世界音乐奖项格莱美同名音乐节。
2016年中国全年音乐节总观众较2015年增加了100万人次达到326.7万,增长率为44.2%;演出票房较2015年增加1.44亿元达到4.83亿元,涨幅42.5%。
未来中国音乐节市场头部效应会越来越明显,草莓、迷笛、风暴等培育多年的音乐节品牌在招商、票房方面号召力更高,市场会经过一轮新的洗牌。中国音乐节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多个海外音乐节品牌正扎堆进入中国市场。音乐节的竞争已经到了从数量到质量的阶段。
此外,还有以下话题值得我们关注:在中国电视上火热的音乐选秀,未来还有机会么?音乐人,能否成为好商人?互联网音乐平台对原创音乐是天使,还是魔鬼?
我们特别编辑了这期《商业爱音乐》专刊,尝试从商业视角透视音乐世界,音乐灵感与商业嗅觉如何共同驱动行业发展,流媒体等数字音乐平台与黑胶、CD等传统音乐媒介将怎样影响全球音乐市场,发现音乐人成功背后的精彩故事。
目录
商业爱音乐
唱片死了,音乐怎么办?
中国的软实力之歌
歌舞升平
嘻哈明星如何成为亿万富翁
泰勒·斯威夫特就是音乐行业
黑胶唱片,捷克圆舞
音频点播领域的达人SoundCloud能成为音乐界的Facebook吗?
艰难抉择
黑胶大师
访谈
云上的背景音乐生意
用户不付费,版权又昂贵,流媒体服务难觅盈利模式
互联网杀死音乐
海外音乐节品牌抢滩中国市场
重新定义黑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