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 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第1版 (2019年10月21日)
出版日期 : 2019年10月21日
品牌 : 哈佛商业评论·浙版数媒
语言 : 简体中文
文件大小 : 31089 KB
哈佛商学院标志性杂志!致力于改进管理实践!
【本期特别看点】
① 双职伴侣,职场策略
② 分类思维的危害
③ 向初创企业员工学习适应性
【杂志介绍及中文版特色】
《哈佛商业评论》( Harvard Business Review,简称 HBR )创建于1922年,是哈佛商学院的标志性杂志。建立之初,它的使命就是致力于改进管理实践。发展90年后,HBR已经成为先进管理理念的发源地,致力于给全世界的专业人士提供缜密的管理见解和最好的管理实践,并对他们及其机构产生积极的影响。
2012年7月起全新推出的简体中文版《哈佛商业评论》与英文版保持同步出版,中国读者可以在第一时间同步阅读到《哈佛商业评论》主要内容,分享世界最新的管理思想和商业经验。拥有资深的翻译及编辑团队,他们不仅拥有丰富的管理知识和经验,而且能贴近本土读者的语言要求对文章进行精到的翻译。在保持世界级管理思想原滋原味呈现的基础上,还将为中国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更加适合中国读者快速、方便的阅读。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60%以上的内容是来自于《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约有30%以上内容来自中国本土公司案例行业研究、管理教学等方面的成果。更多本土内容的增加,更加适合指导中国商业管理实践,贴合中国读者需求。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将按《哈佛商业评论》的标准,采集中国本土的商业管理内容,反向提供给《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杂志和网站,推进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与研究的国际化。
【内容简介】
前段时间,演员马伊琍接受采访时的一段对话,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大意是记者问:作为一个成功的女演员,你是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的?马伊琍反问:这个问题你问过男演员吗?记者说:问过。马伊琍接着问:谁?怎么回答的?记者答不出来。这反映了两个方面的事实:其一,在以往的双职家庭中,总是女性牺牲职业献身家庭,只有当女性职业成功时,才会被问及家庭工作平衡问题;其二,在今天的双职家庭中,女性越来越重视自己的事业,当伴侣双方都遇到职业发展机会时,女性牺牲不再是唯一选择。这不仅仅是在中国,在全球范围内,作为双职伴侣,如何互相支持,做出最适合家庭、个人需求的职业规划,都成为人生挑战。
以往我们在遇到双方事业和家庭问题冲突时,解决依据无非是:谁的事业发展更好,或者谁挣得更多。但在研究了113对双职情侣之后,英士国际商学院组织行为学副教授珍妮弗·派崔列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一方面原因是,在今天对于个人来说,无论男性女性,事业都成为个人身份认同、价值感、满足感的重要来源。简单以收入或职位高低做出事业取舍太过粗暴;另一方面,对于长期相处的伴侣来说,人生漫长,在每个阶段事业和家庭的重点及所面临问题都不一样,不能用一刀切的办法来应对。作者指出双职情侣可能要渡过三个容易出问题的重要转折:第一次学习作为一对情侣一同面对工作;中年时的自我重构;职业生涯的最终阶段。在每个阶段,都有它的问题和陷阱,情侣双方如能就价值观、边界和担心的问题进行充分沟通,两人就有机会实现情感和事业双丰收。
对于组织来说,双职家庭带来的影响,莫过于要外派员工时遇到的阻力。光辉国际副董事长兼CEO服务负责人,CEO继任事务全球负责人简·史蒂文森就发现,在她34年的猎头工作中,受聘者要为新工作而接受调动,最大的阻力来自家庭:孩子或者事业有成的伴侣。这就需要组织在尝试招聘双职情侣中的一方时,要全面了解另一方的事业状况,以及受聘者将要调动的目标城市,并帮助他们分析利弊,以更长远的眼光看待调动。
中国可能是世界上双职家庭比例最高的国家,也有着它特殊的双职家庭的困境。最突出的一点是,子女教育深刻影响着父母的职业规划和选择。这也是在全球范围内,非常突出的现象。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组织管理系副教授宋照礼就指出,由于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平衡,为了追求优质教育,各个阶层的中国父母都在围绕子女教育而进行事业规划,这是双职家庭中,除了夫妻双方外,第三种重要的影响力。
回到文章标题,为什么说工作家庭平衡是个伪命题?因为在漫长的一生中,家庭和事业始终是动态发展的,影响因素各异,工作和家庭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平衡。那些在职场上双双称雄的情侣,都经历过各种不平衡:暂时的事业牺牲,几年的两地分居,或者完全开启一段新的事业。
在今天发达的科技条件下,组织也应在用工、差旅等方面为双职员工提供更多便利,帮助双职家庭获得更稳定、更合理的人生规划。
【重点文章】
封面专题文章
★ 双职伴侣,职场策略
★ 不容忽视的伴侣因素
★ 教育,双职家庭的第三个影响力
★ 为工作分居的喜与忧
★ 一对夫妻的观点
重点文章
★ 如何管理董事会的私下交流
★ 掘金绿色经济
★ 分类思维的危害
★ 生态系统经济企业战略选择
★ 企业成长导航
★ 向初创企业员工学习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