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20年3月26日)
出版日期 : 2016年11月1日
品牌 : 复旦大学出版社
语言 : 简体中文
文件大小 : 567 KB
序言 著者在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全程参与了导师洪远朋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期我国社会利益关系的发展变化研究”(05&ZD028)。在课题研究期间,较为全面地学习和研究了各类利益理论,其中,也包括了共享利益理论。早在2001年,洪远朋教授和叶正茂博士就出版了《共享利益论》一书,对共享利益理论专门进行了研究。由于该书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项目“股份合作制的产权界定与利益关系研究及其政策建议”的最终成果,因此对共享利益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微观层面,即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层面。譬如,在共享利益的理论界定上,认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多元化,建立在劳动所有者与资本所有者之间的产权合作是共享利益形成的内在机理,并且这种劳动力产权与资本产权的合作及其运行将为这类企业创造更大的收益,即为共享利益。在共享利益制度的理论构想上,认为: 承认劳动力产权是共享利益的实现前提;共享利益的提出是建立在“劳动”权益与“资本”权益统一的基础上的;共享利益制度的运行主要围绕企业的资本参与、劳动参与、经营者行为指导等三个方面进行;任何制度都是对其利益相关者行为的激励与约束。最后,在对股份合作制的历史渊源、产生的基础与原因及其界定进行解析的基础上,论述股份合作制与共享利益的关系,说明股份合作制是共享利益的现实模型。2001—2015年,洪远朋教授、叶正茂博士、刘金燕博士等人又多次发表学术论文对微观领域的共享利益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共享发展就是其中之一。本书以这份纲领性文件为指导,基于利益理论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地把共享利益纳入到一个更为宏观的研究框架之中,即从宏观层面上系统地分析共享利益的内涵、依据和实现,从而为共享发展的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理论篇中,本书认为,共享是在人类为维持和繁衍自己的生命存在而对基本生存和发展利益的需求中产生的。经济是共享的基础,决定着共享的发展。共享就是要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回馈于全体人民,由全体人民共享,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经济建设搞得成功与否,关键是看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成果;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水平越高,社会凝聚力就越高,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越高,国家发展也才有最深厚的力量源泉。而共享利益则是利益主体在互惠互利和合理差异基础上共同享有的共同利益,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具体地说,首先,能够为全体参与者所共同享有的利益,必须是由所有利益主体参与创造和实现的,并且为所有利益主体所共同需要的对象。其次,参与共享利益的各个利益主体必须是在共同利益的创造和实现过程中承担成本和作出共享的个人、集体或组织。再次,所有利益主体共享利益时,必须是互惠互利的,即利益主体之间不存在竞争性或排他性,而且,一个利益主体享有利益的同时,不但需要承认他人的合理利益,还需要与他人合作创造和实现利益。最后,各个利益主体在共享利益时,并不是简单的、绝对的平均占有,而是合理的、有差别的享有,即利益主体在共享利益时要尊重和认可不同利益主体因利益创造能力上的差异所产生的利益享有上的差异。 在实践篇中,本书认为,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和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是共享发展的基础,只有保证公共服务供给和开展精准扶贫,才能实现共享利益,获得共享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和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共享发展的核心,收入差距的缩小程度和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程度决定着共享利益的实现程度,这是共享发展的核心问题。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事关中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自然也是共享发展的重点。此外,促进就业创业和人口均衡发展是中央顺应人民群众的期待,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实现共享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必须立足于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共享利益,把全面实现共享发展的八大举措落实好,推动“十三五”时期共享发展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引用了大量的数据,在此向这些科研工作者表示感谢!同时,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徐惠平先生、岑品杰先生、谢同君先生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也深表感谢!本书适合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和科研人员参考使用。由于宏观的共享利益和共享发展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主题内涵深刻而复杂,本书只是此项研究的一个开始,或者说一种尝试,特别是共享发展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的探讨,再加之著者知识水平有限,书中的错误和争议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著者 2016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