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人际高手,就是让人舒服 乔治•戴德-pdf txt epub mobi 下载-新书荐读

所谓人际高手,就是让人舒服 乔治•戴德

励志成功 admin 2年前 (2023-03-23) 64次浏览 0个评论

出版社 ‏ :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第1版 (2018年6月29日)

出版日期 ‏ : ‎ 2018年7月1日

品牌 ‏ : ‎ 北京时代华语国际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语言 ‏ : ‎ 简体中文

文件大小 ‏ : ‎ 2840 KB

 

内容简介
人际交往中,有些人如玉一般,触手可温,相处起来让人感觉既温暖又舒服,如沐春风。这些人的心里总是装着别人,也是我们*想结交的人。
而那些怼天、怼地、怼空气的杠精,永远像个长不大的孩子一样的妈宝,大包大揽、错把“牺牲”当作爱的“圣母”,总想操控他人生活而不自知的“控制狂”,一味地丧失自我去迎合他人的“讨好型人格”,等等,这些社交低能者,往往是公众场合大家避之不及的对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90%的人际关系问题,都是心理边界不清导致的。而所谓心理边界,就是人际关系中的黄金分割点。在本书中,作者结合心理学知识和治疗实践,提出了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知深浅,懂进退,懂得建立自我边界和尊重他人边界,如此,便没有什么人际关系是搞不定的。
外表好不好看,*不是人生的决胜点,讨不讨人喜欢,才是能否玩转社交的关键。一个人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着他所能抵达的高度。

编辑推荐
生活中常见的侵犯他人心理边界的行为:
怼天、怼地、怼空气的“杠精”
永远像个长不大的孩子一样的“妈宝”
大包大揽、错把牺牲当作爱的“圣母”
总想操控他人生活而不自知的“控制狂”
一味地丧失自我边界去迎合他人的“讨好型人格”
……
这些边界意识模糊不清甚至无视心理边界的人,往往是人际交往中大家避之不及的对象。
心理学研究显示,90%的人际关系问题,都是心理边界不清导致的。
知深浅、懂进退、有边界,九个字帮你解决人际困扰,秒变社交高手。

作者简介
[美] 乔治•戴德(George Dieter)
美国咨商心理学硕士、法学硕士。
目前是一家私人诊所的咨询师,主要做人际关系、儿童和青少年咨询方面的心理咨询工作。在国内外会议上提交有关心理学方面的论文,出版了关于青少年司法制度问题的专著。
目  录
PART 1
人际关系问题的元凶:心理边界模糊不清

第 1 章 所谓心理边界,就是人际关系中的黄金分割点
心理边界是看不见的,但却真实存在。人际交往中,心理边界的建立能够帮助我们清楚 地知道自己和他人各自的责任和权利范围,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帮助我们区分内在现实与外在现实,也区分“想象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

第 2 章 90% 的人际关系问题,都是心理边界不清导致的
不设任何防线的职场关系、亲密关系、家庭关系、朋友关系、陌生人关系等,是心理边界模糊不清的表现,也是人际关系问题的元凶。

第 3 章 人际关系应该建立在尊重心理边界的基础上
承担不属于自己的责任,会让关系变得沉重。健康的关系,是既能尊重彼此的心理界限,又能给予相互的情感支持。
第 4 章 建立自我的边界,守住内心世界的秩序

前 言
请想象如下场景。一个名叫詹姆斯的男人,工作到很晚,开车回家的路上,突然想要买一束鲜花送给妻子,但他不想随随便便买一束,他想要一束特别的花(很可能是下意识的广告 发挥了作用)。于是,他下了车,去找他认为能够取悦妻子的花,他想通过这束花告诉她,她对他有多么重要。找了很久,才找到他想要的花,他很开心——只不过花了一大笔钱。
詹姆斯到家后,将自己精心挑选的爱的礼物送给了妻子,但是,她的反应却出乎他的意料。事实上,她的反应非常糟糕——她露出了很痛心的表情。他所期盼的可不是这样的反应。
“你知道的,我不喜欢把不同的花混在一起。我告诉过你多少次了?”她看上去很不理解的样子,“你有什么目的?为什么突然给我买花?”
这跟他所期盼的反应完全不同。
“没什么,真的!我,我只是认为你会喜欢而已,”他回答,现在他也觉得很受伤。

婚姻生活中的防御机制
这对人际关系而言意味着什么?
一个发人深省的结论:在人际交往中,你接触的不是人, 而是他们的防御机制。
你评判或喜欢他人的根据,就是人的防御机制,你用防御机制,对别人做出反应,对别人进行评价。更进一步来说,你对他人的了解只是通过他们的防御机制而来的。这样的机制包括看上去积极的行为,例如“友善”,这种品质可能会因为你高度敏感而失去它,这个品质不仅适用于你,当然还适用于你遇见的任何人。只有你自己才了解你自己。
我们能在吸引了我们注意力的人身上,找到自己的特质,与此同时,我们也在找寻能够给予我们自己渴望得到但难以得到的东西的人。我们需要让我们梦想成真,能与我们互补的人。
我们也将幻想投射到那个人身上,并将这种幻想注入我们自己的思想中,以满足我们的期待。满足我们的需要意味着对方也得到了满足,因为他们也想要有人互补。让对方高兴也意味着让自己高兴,哪怕只要我们心里有这种想法,这也就是理想型的互补。只要这种状态持续,他们就是我们的“完美伴侣”,是我们“身穿闪亮盔甲的骑士”,我们的“完美公主”或“更 好的另一半”。
但是,我们遇到了如下的状况:完美的王子与他的公主有同样的需求。我们没有获得预料中的互补,我们的期待变成了失望,我们的“形状”不再像之前那样贴合了。但我们仍然维持着这段关系,因为我们认识到,我们已经找到了自己在找的人,只不过我们有需求的时候,对方却不能满足。这会反过来 增加我们的挫败感:“我知道你明白了我的需要!你为什么不 满足我,给我想要的。你这个讨厌鬼……”现在,我们就进入了一种彼此不再那么神秘的、不再具有吸引力的关系机制之中。
正如你所了解的,这样双方除了侵犯彼此“边界”之外,没有什么“重要”的状况。
承担责任
如果坚持“边界”原则,我们就会认识到,这段关系和我们的配偶都没有问题。造成伤害的是对彼此的期待,因为我们没有把对彼此的期待表达出来,你的言行也就得不到对方的理解和认可,最重要的是,我们可能自己都没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对方造成了伤害。
你不需要解除这段关系来避免以上“陷阱”,事实上, 如果你重新开始一段关系,很可能最终也会遇到与上一段关系中同样的“陷阱”。问题的答案就在于保持“边界”,你为你的幸福负责,我为我的幸福负责,就这么简单。困难之处可能在于,我们通常在彼此遍体鳞伤时,才认识到这个问题。
因此,最好是由关系之外的其他人来提醒关系的当事人。 当有人就夫妻问题来进行心理咨询时,我就向他们解释这一机制,并建议双方一起来。双方来后,我再说明,问题不是对方的自我中心主义造成的,他们只需要朝修复关系的方向迈进一步即可。
虽然梦想和期待可能会让一段婚姻关系陷入危机,但只要双方能够为自己的情绪和幸福负责,这段关系就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最好的办法是,重新界定上文图片中阴影部分的内容,让双方都能自由做自己、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确定“我”和“你”的个性“边界”,兴趣、利益和义务职责的“边界”, 这样做是不会错的。巩固关系的时候,以上这些都会得到重新界定。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夫妻双方意识到,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增加到他们的关系之中,维持也没有什么意义,就会导致关系 的解除(在个人、事业或其他关系中也是如此),但至少,他 们能够更理性地面对问题,而不会仅仅做出情绪化的反应。当对方提出解除关系时,你可以表示同意或不同意,如果不同意,你就可以向对方提条件,来弥补这段关系解除给你带来的伤害。
婚姻关系和其他关系存在的问题
之前提到的吸引力法则也说明了一个事实,即我们认识一个人的时间越长,与他们的关系越亲近,他们就越明白什么样的行为能够伤害到我们。他们知道什么样的言语和行为对我们伤害最深,而他们这样做是有目的的(至少我们认为如此)。
我们认为,受伤之后有权进行反击,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情绪上的。但这是可以理解的行为,不是吗?可能是可以理解,但是值得吗?显然不值得。有必要吗?完全没有。这个答案显然也是由边界和“边界焦点”的概念决定的。
因为没有人能让你生气或受挫,因此指责他人是没用的。 我们为什么要指责他人呢?难道这是多年形成的习惯?还是因 为责怪他人比弄明白我们为什么会受伤要有用?质问自己的爱 人的言行对我们造成的伤害,有什么用?
如果对自己诚实,那么我们都要承认,经常发脾气、大喊大叫的行为很幼稚。如果别人说我们经常做幼稚的行为,这就很难以接受。那么,我们怎么总会做出像孩子一样的行为反应呢?
答案就是:几乎每个人受到伤害时,都会做出这样的行为, 在遇到情感危机时,情绪上更不理性。其实,绝大部分人都是理性的,只有在我们的脆弱之处被暴露出来,受到了打击时, 我们才会处于不理性的境地。那时候,我们才会做出不受理智而是受情绪主导的行为反应,而别人称之为幼稚。
当我们感受到情绪时,请记得一定要想到,这是“能量”。我们积蓄能量是为了防御时再释放能量,就像蒸汽机积蓄压力不是为了积蓄蒸汽,而是为了发动机器一样。产出蒸汽只是通 往结果的方式,我们所感受到的情绪也是如此。
这个过程并不令人愉快,因为它与危险有关。我们虽然需要做好准备,但也希望危险能够快点结束,这样我们就能再次变得轻松起来。尖叫、砸墙、狠狠地关门,将收音机音量调大 干扰邻居,大声咒骂等行为,都能帮助我们释放超额的肾上腺素。如果不是为了某物、某人,或某段关系受损而报复他人,那么这个过程就能够完全发挥应有的功效。因此,错误的不是 这种行为,而是产生这种行为的环境。
这也是某些独居的人不会因为发泄了愤怒而感到抑郁的理由。这并不是说,独居的人就不会经历抑郁和沮丧。他们只做他们想要做的事,他们发泄情绪,没有问题,因为不会有人来为此抱怨或感到受伤。
冲突,是因为至少两人共享一段情绪经历而产生的。不同的人可能遇到同样的事件,然而产生的情绪却不完全相同。我最多能够在遇到同样的事后,才想到你可能有的感受,因为你的感受都是根据你之前的生活经历、这些经历对你的意义和让你产生的情绪而产生的。这些也决定了你会说的话、所做出的反应以及你对他人的期待。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